生活在城市里,几乎每天我们都要和电梯打交道,您经亲身历过电梯事故吗?感受过被困在里面那种无助吗?有过瞬间突然下沉的心跳吗?我想即便您没有亲身经历,但一定耳闻过某某电梯事故,某某人遇难,某某人受伤。从2002年到2018年,电梯事故800多起,死亡600余人。关注电梯安全,提升安全保障,从政府到社会各有关方面都在积极行动,探索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办法。政府部门相继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意见》(国办发〔2018〕8号),《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改进电梯维护保养模式和调整电梯检验检测方式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市监特设〔2020〕56号),《深圳市推进电梯按需维保试点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强调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大数据分析,推进责任保险,提升电梯安全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推动电梯维保由固定周期、固定项目向按需维保转变,构建电梯维保服务质量智慧监测预警评价体系,进一步节约社会资源,并且保障电梯的安全稳定运行。


基于政策指引,近两年在一些城市(成都、深圳、宁波、西安、青岛、济南等),通过政府推动、政企联手、市场运作,积极探索“物联网+保险+服务”的电梯安全管理创新模式,以其破解当前电梯安全管理面临的一些痛点:维修资金筹措难、维修周期长、维护不到位、维护费用高、责任不明晰、纠纷难解决、风险隐患大、用户体验差。该种模式实际就是“风控数字化+保险”的一种具体应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监控和管理风险,提供数据支持,以保险保障的职能管控维保等费用支出,并为安全事故做保险理赔托底保障。

目前对电梯的维保采用按月、季、年的固定时间周期进行,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有的电梯使用频率很少,故障率极低,可能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保养一次就够了;有的电梯使用频率很高,故障多发,就有可能需要更多频次的维保。因此,这种“按期维保”的方式应变为“按需维保”,不但可以节约资源,有针对性的维保更能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据了解,目前已有一些科技公司和保险公司在积极参与和布局电梯“物联网+保险+服务”模式,苏州路易威森、天津建信财险,他们发挥其各自技术和产品优势,为电梯安全管理服务。就目前技术应用所实现的功能看,可以对电梯基础信息管理、运行进行实时监控、故障信息立即告警、维保流程管理、利用平台的管理和统计等等,为按需维保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有保险公司参与其中,可以发挥其风险管理的专业职能,对电梯进行风险评估,维保方案及费用的审核,事故的保险理赔。也可对保险方案进行创新,提供更加丰富的保险保障。以往电梯主要是投保责任险、财产险,现在借助物联网技术,有了实时监控风险的工具,有按需维保的数据支撑,实现对电梯的全生命周期保险保障成为可能,类似人寿保险的“电梯养老保险”保障电梯老有所养。


利用物联网+保险的维保管控方式,全部都可以智能完成,手机跟踪识别,物联网平台数据分析,对多次用时多的维保部位进行分析和故障预测。按需维保会启动数据算法,提示下一次的维保时间。

电梯监管和电梯维保管控。可以有效使用维保资源,加强监管规范。